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明确2000~2005年我国科普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纲要》。
一、 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核心。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发全球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要下大力气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因此,以提高国民科技素质为宗旨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加强科普工作。
2. 加强科普工作,大幅度提高国民科技素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扫除文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推广应用技术成果、宣传科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起点较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众分别只是美国、欧盟国家的1/23和1/15。国民科技素质偏低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不足和人口负担过重的双重压力,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民科技素质偏低也给一些人利用迷信、愚昧活动危害人民、危害社会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地方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愚昧迷信泛滥,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甚至出现了邪教组织蒙蔽群众大肆进行反政府、反社会活动的恶性事件。
科普工作面临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事业自身发展缺乏系统规划和长远部署,投入短缺、人才流失、科普创作后劲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科普工作中还存在着忽视科学思想传播、对用科学理念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重视不够等问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科技素质偏低、科普工作力度不够的矛盾正日益突出,如不给予高度重视,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必将长期制约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由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从事关现代化建设成败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认识科普工作,把提高国民科技素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石,把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发展科普事业作为科技创新、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加强科普工作.
二、 主要任务和目标
4. 2000~2005年的科普工作必须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别要重点围绕广大农民、青少年和干部的需求,努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党和国家科技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为科普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四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度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带动精神生活水准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稳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和科学、健康、文明的人文基础。
5.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和普及自然知识、社会人文知识的基本常识,包括各种自然现象和天文现象的科学解释,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有关知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科学成因,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等,促进社会公众建立起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在此基础上提高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正确判别能力,以及对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基本鉴别能力,有效遏止各种愚昧迷信活动和反科学、伪科学活动,根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宣传普及与人类身心健康、保健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和精神生活质量。
揭露批判各种打着科学旗号进行的反科学活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以科学名义进行经济诈骗或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活动的,依法予以坚决打击。
6. 推动党和政府科技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让公众充分了解我国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宣传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关键作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优势与潜力,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党和政府关于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要点等。使公众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给予坚定支持,对实施效果实行有效监督,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技、用科技的社会风尚。
7. 大幅度提高公众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大力普及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科技知识和科学概念,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使公众逐步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素质。特别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广大产业工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能力,广大农民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中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领导干部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
8. 为科普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和实施《科普网络建设行动计划》,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办好一批高水平的专用科普场馆,在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县乡建立常设科普活动中心,发展一批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科普宣传基地,大幅度提高各类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的科技含量,形成延伸到城市社区和乡村、覆盖全国的社会化科普教育网络。
扶持一批高质量、全国性的科普专业期刊,推出一批科普创作精品,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的科普创作队伍。
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创政府组织协调,各类科普专业团体、大众传媒、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兴旺局面。
三、 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
9. 科普教育与创作队伍。各级科协、各类专业学术团体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必须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科普理论问题,对所在地区科普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公众科普需求、政策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成为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
教育、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普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崇尚科学、宣传科学中率先垂范,积极投身本单位或其他机构组织的科普宣传与创作活动,结合本职工作向社会公众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愚昧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要在教育、科技工作者中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兼职科普教育力量,在已离退休人员和大学生中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使他们的科普工作网络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科普创作用深入浅出的表现形式让公众了解和掌握深奥的科技知识,是一项创新性劳动,凝聚着创作人员的智慧和心血;科普作品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普工作成效的全局。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广大科普创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勤奋创作,向社会推出更多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思想艺术性较强的科普作品。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科普创作指南和鼓励科普创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10. 科普专用设施。科普场馆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应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各地必须对科普场馆和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专项支持政策,决不允许以科普之名开展与科普无关的各类经营性活动;2001年以前对挪作他用的科普设施进行清理整顿,重新发挥其应有作用;在没有科普设施的大中城市,要把建设专用场馆纳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尽快组织实施。确保科普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时间,不断更新科普内容,丰富科普形式;在不同地区的专业科普场馆之间加强展品、设施的交流与合作,使有限的科普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普场馆。对中小学生有组织的参观科普场馆,要按有关规定实行免费或优惠。
积极探索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办法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通用科普设施、装备、展品的研制活动,可率先按市场机制运行。在制定和实施《科普网络建设行动计划》中,把研究开发以科普教育为内容的计算机软件作为重点之一,制作优秀的科普多媒体作品,在为大众传媒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