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科协动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作用

被阅读2763次,日期:2007-04-27 08:00:00

薛圣忠

建设荆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已确定,并进入实施阶段。各级科协组织在新农村各项建设中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目的,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持续发展的原则。用科学思想武装农民,用科学方法建设农村,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做到有所作为,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挥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组织和动员所属团体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就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区域农业规划、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党政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和动员基层科协工作者,在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民培训、普及科学知识,指导、支持和参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工作和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挥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出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组织和支持所属团体科技工作者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域外的新技术新产品在本地的试验推广,并使之产业化;大力普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扶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组织协调水利、建筑、防灾减灾等科技团体做好科技咨询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扶持农技协等团体,扩大优质农、林、畜特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

三、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根本性的措施就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村不是新农民,“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的农村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进一步努力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营造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领导干部;并积极扶持社团建设,开展多种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为农村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良好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所属社会科学、医学、营养等社团的工作提高农村人口的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

科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1、以提高农村公众科学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等全国性的科普活动,组织好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等区域性、综合性科普活动,开展好科技专家服务“三农”等特色科普活动,努力把它们培育为效果显著、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科普活动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共同为农民提供科普服务。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和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

2、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开展科普惠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行动。更广泛地开展“科技集市”、“送科技下乡”、“科技擂台”和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帮企业”的结对帮扶活动,现代远程教育等。首先是依据《科学素质纲要》,指导面向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结合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结合本地农村产业结构、特色经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等实际情况,编写好乡土教材,为各类科技培训提供教材和培训内容服务;二是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到农函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重点培训工作中来,重点在计算机、家电维修、服装缝纫三个方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的培训所需物资支持;三是以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农民技术骨干为主体,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既满足科协开展科技培训的需要,也为各类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服务和支持。

3、以开展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和开展科普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市、区)活动为抓手,夯实农村科普工作基础。争取党政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支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示范区活动创造更好的环境,取得更大成效,使农村科普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道路。加强对农技协的服务和指导,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技协的指导机构。依托各级科协建立农村专业技术组织指导办公室,做到有专人抓,专人管。坚持民办官助、官民结合,凝聚“官”“民”两股力量兴会的工作思路,维护“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是加大对农技协的扶持力度。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对于各类农技协在管理、登记、税收等问题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办法,为农村专业技术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帮助农技协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对接,使其成为“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四是进一步抓好试点工作。各级科协将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技协原则下,搞好试点。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调动农民参加和创建各类农技协的积极性。支持涉农学会等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与农技协建立相对固定的合作联系,根据对口农技协的需求,开展科技、信息等服务和咨询,培训农技协技术和管理骨干,组织开展农技协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协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以建设“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为要求,全面提高农村科普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力争在全市80%的行政村建设“一站一栏一员”,并有效发挥作用。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学校、村党员活动室、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货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等,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发展为活动站;与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文化、民政等部门共建,争取财政的资金和吸纳企业的资金相结合,建设宣传栏;选拔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加强培养,给予支持,建设科普员队伍。

5、大力推动农村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为基层提供更多的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媒体合作开办科普栏目、节目,继续办好“科普半小时”节目,通过公共传播平台扩大农村科普的覆盖面,以巩固和提高媒体科普宣传的效果。将建立面向社会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农村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支持农民创作的乡土物科普资料;集成国内外现有的各类农村使用的科普资源,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生产生活的普遍需求,重点组织编制一批科普资料,以多种方式送达农村。


(作者系荆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

荆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19 鄂ICP备11006217号-1
地址:荆州市沙市区江津路253号 电话(传真):0716-8255040 邮编:434000   访问量: